-->

以评促建 立学科“高峰” 造学科“高原”

创建时间:  2014/12/23  柳蔚枝   浏览次数:   返回

  来源:中大教工 > 2013年第2期 > 研究探索     (李庆双)

学科建设是学校的龙头,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直接影响的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学科建设与学科评估的关系如同学习和考试的关系,学得如何,最终要通过考试的形式来考量,同理,学科建设也要通过量化的标准来检测最终效果,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好,也不能对外界的评价置之不理。常言道:是骡是马,总要拉出来遛骝。

在第三次全国学科评估活动中,我校大部分学科参与了评估,无论是为了检测实力、扩大影响还是抱着试水的心态,都是一种积极和值得鼓励的倾向。从这次评估的结果看,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些文理医工学科都进入了全国学科的前10,有的还进入了前5。面对这样的成绩,我们应该感到欣慰,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与兄弟院校相比,姑且不论北大和清华,我们的学科优势还不是很明显,有些学科还有下滑的趋向,真正在全国排名前三的学科很少,学科排名第一的只有一个学科。可以说,我们面临的挑战非常大。

在全国高校学科建设的滚滚大潮中,万船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我们要力争上游,不能甘居中游,更不能滑到下游。全体中大人都要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要人心向学,首先要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学科建设,以此带动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学科建设也要有先后、轻重、缓急之分,我们希望打造学科的"高原",但学科"高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通过各个学科"高峰"聚集生成的,因此,在整体谋篇布局上,我们要规划好学科"高原"的建设,要有大气魄、大手笔和大思路。在具体实施上,要分步推进,对有条件形成"高峰"的学科,要先行先试,进行重头投资和倾斜,然后通过几个学科"高峰"的建设,进而形成该学科的"高原",此所谓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分进合击策略。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科建设。

一、夯实基础,巩固基础学科

基础学科,始终在学科建设中具有最基础的地位,应用学科和其他学科都是以基础学科发展而来,因此,我们要牢牢抓紧抓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天摇",可见基础的重要性。我校的文史哲是传统的优势基础学科,在这次全国的学科评估活动中,也有上乘的表现,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生物学中的生态学更是异军突起,获得了排名第一的殊荣。对基础学科建设,一要保护,二要稳定,三是要进一步做强做大,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二、瞄向市场,发展应用学科

中大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发展应用学科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应用学科可以直接服务地方经济,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时,也可促进学科自身的发展,这是个双赢战略。近几年来,我校强调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和广东许多地方政府都签订了共同开发和建设协议,我们需要进一步落实和推进。从此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看,我校应用学科表现不俗,显示出生机和活力,今后应进一步大力加强和发展。

三、立足本地,强化特色学科

我校的奋斗目标是建成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特色,二是融合。一所大学不一定大而全,但一定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影响力,也难以被别人记住。我们希望中大在社会上的名气,不只是因为中山先生手创和在全国前十的综合性排名,而是因为我们的某些学科非常有鲜明的特色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特色的产生来自于多方面,地缘优势十分重要。中大立足广东,而广东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和南中国海,因此在岭南文化和社会建设、港澳和东南亚研究以及南中国海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具备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学科的条件,我们要立足本地,才能更好地面向全国和海外。

四、协同创新,鼓励学科融合

学科之间先后交叉和融合容易产生新的知识点和新学科,国家目前也积极鼓励协同创新。我校是多学科的综合型大学,具有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天然条件,文理医工之间都可以相互进行渗透和对接,形成新的增长点。

五、瞄准前沿,支持新兴学科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兴知识和学科,高校也要与时俱进,有前瞻的眼光和大视野,把发展新学科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新兴学科,代表了世界的发展趋向和社会所需,国家也会加大对新学科的扶持力度,因此,学校要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如果错失良机,就会延误学校的发展速度。以传播学院为例,因建院晚,如果拿新闻学和些老牌的新闻院系比,我们在学科排名上,只能屈居20多位,永远落在人家后面,难以赶上,而在新媒体的建设方面,我们则走在全国高校的前面,可以位居前几位,已有一定的特色和影响力,如果加大投入力度和支持的话,名次还可以往前提升。因此,学校应对有潜力发展的新兴学科,予以特别扶持,以打造新兴学科的"高峰"和"高原"。

学科建设事关学校发展的大局,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全校上下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把学科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都要定期研讨学科建设问题,对照学科评估标准,与兄弟院校甚至国外高校进行对比,找好自己的定位,找出自己的不足,找准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把我校的学科建设不断推进到新的"高峰"和"高原"。

上一条: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国际关系的视角

下一条:研究生学术制度伦理考察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